邹旭诊室故事 无厌于日三伏天晒太阳好处多

  新闻资讯     |      2024-03-04 00:25

  邹旭诊室故事 无厌于日三伏天晒太阳好处多【邹旭诊室故事】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栏,将围绕邹旭诊室里发生的真实案例,有故事,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有专业的医学剖析,同时介绍一些效果确切、操作性强、简便廉验的日常调理小妙招,以达到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俗话说: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三伏天虽然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一段时间,但也是万物生长最为繁茂、自然界阳气最盛之时。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理论,此时正是补充阳气、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今天要介绍的是和三伏天有关的——晒太阳,可别小看这个动作,晒对了对健康作用巨大。

  40岁的苗女士新冠感染后反复咳嗽咳痰近1个月,寻求中西医治疗后均效果不佳,于是来到广东省中医院邹旭教授门诊就诊,初诊时见咳声重浊,痰多质黏,以白色泡沫痰为主,偶见少量黄痰,甚则痰中带血丝,气短乏力,舌尖红,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滑数,尺脉弱。邹教授认为疫毒邪气侵犯,因患者素体阳虚,抗邪无力,邪毒郁于体内,与湿邪相合,故病情粘滞焦灼,咳嗽难愈;肺气不利,故见咳嗽咳痰经久不愈;脾阳不足失于运化,则易酿生痰湿,湿与毒邪相合,故见痰多质黏、黄痰、痰中带血丝;肾阳亏虚多见气短乏力,舌尖红,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滑数、尺脉弱均为阳气亏损兼有湿邪疫毒之象,治疗上以益气温阳、解毒化湿为原则,方选扶正解毒方加减。邹教授叮嘱,虽然是夏天,仍需要遵循大自然规律,多晒太阳补阳气,充足的阳气有助于体内湿邪、毒邪的排出。半月后苗女士复诊反馈咳嗽咳痰均消失。

  61岁患有多年肥厚性心肌病、心律失常的卢女士,近日到广东省中医院邹旭教授门诊就诊。初诊时症见头晕、失眠,稍微走几步就心慌出汗,心率慢,每分钟50多次,舌淡暗,苔白腻,左脉沉缓,右脉沉涩,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邹教授认为本例患者久病伤及体内阳气,阳气不足则推动无力,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瘀血多与痰湿夹杂于经络血脉当中,引发心律失常等诸多不适,舌淡暗,苔白腻,左脉沉缓,右脉沉涩均为阳气不足、痰瘀阻络之象。邹教授治疗上以温阳益气、养血化痰祛瘀为原则,用自拟养血化痰方加减。邹教授嘱咐,心阳(气)虚是本病的关键矛盾,多在户外晒太阳补充体内阳气,尤其夏天要“无厌于日”,适当运动四肢,有助于心脏病的恢复。2个月后她复诊时反馈,头晕、失眠、心慌出汗等症状大大好转,每天围着小区转几圈基本没啥不舒服。

  在邹旭教授的门诊中,许多慢性病患者都在邹教授的指导下坚持晒太阳。慢性病和疑难杂病有着病程绵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这往往会伤及机体的阳气,从而使疾病更难治愈,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代谢综合征、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过敏性咳嗽、鼻炎、咽炎、痛经、妇科慢性炎症等,都可以通过晒太阳的方式补充阳气,达到“春夏养阳”的效果。

  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三伏天晒太阳出汗,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正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的体现。

  许多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也在邹旭教授的建议下,从日复一日的晒太阳中身体状况得以改善,预防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比如尿酸高、血脂高、血糖高、腹部肥胖、体力活动少、压力大等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晒太阳补充身体的阳气,加快新陈代谢,起到“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的效果,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

  “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即是通过晒太阳促进身体水液代谢和消化排泄,是中医汗、利、通三种治法的结合,促进邪气的排出,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对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患者有极大的好处。

  胃肠功能不好、易感冒、又怕冷又怕热、腰腿怕冷怕风等亚健康人群,也是适宜在三伏天晒太阳的群体之一。三伏天晒太阳出汗可以增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尤其是体温调节功能与自律神经,很多人都有反馈越晒太阳反而越不怕热,很多人都放弃了空调风扇,冬天也不怕冷了。阳气受到围困,就会出现“故障”,出现体寒、腰背疼痛、腿疼腿凉抽筋等,晒太阳可以补阳气、通经络,促进全身液循环,从而改善身体的亚健康状态。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每天晒太阳运动出汗,只有固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衰老虽是自然规律,但是通过三伏天晒太阳可以补阳气,增长人之精神气血,还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对于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肢体困倦、精神不振的人群,特别是伴有舌胖或有齿痕、舌苔厚腻的表现,提示体质为阳虚、湿气重的人群,尤其需要多晒太阳。《内经·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人身的阳气如同天空中的太阳,阳气不足则产生虚寒、痰湿、瘀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太阳是地球万物生长能量的主要来源,晒太阳是补充阳气的最好“处方”,选择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晒太阳出汗,激发气血经络的活动,阳虚、寒湿体质导致的手脚冰冷、痛经、鼻炎、腹痛、拉肚子、周身困倦等症状都会有改善。

  民谚曰“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今年头伏第一天7月11日、中伏第一天7月21日、末伏第一天8月10日,这三天都属庚日,庚日为金,金主肃降,与肺相应,中医讲“肺主皮毛”。选择这三个庚日进行晒背及四肢,阳气最旺盛,达到同气相求效果。三伏的其他时间次选。

  9点~11点是巳时,中午11点~1点是午时,1点~3点是未时,三会南方火,都可以晒。小孩、老人、体虚的人最好是晒9~11点的太阳,因为少阳之火可以生“气”。

  裸露背部及四肢,直接与太阳光接触,男士可脱去上衣,女士可以选择小背心小肚兜。不要直接暴晒头部,建议打伞或者用帽子遮挡头部。饭后建议休息半小时再晒,晒中需及时补充水分。晒太阳之后毛孔打开,最好在荫凉处及时把汗湿的衣服换下来,不可直接吹空调、喝冷饮。

  清朝道光年间天休子著的《修昆仑证验·晒说》中记录:“凡男妇头风、脑漏、牙疼、耳肿、脚气、臁疮、手足腰背筋骨疼痛、风寒湿热虚弱酸软等症,于三伏日巳午未时,赤身于烈日中晒之,不论新旧大小病症,概能痊愈除根,即妇女月事,亦可晒,通天地化育神工,难以殚述……统而论之,增长人之精神气血者,晒也。”三伏这几天进行日光浴,不但能祛男男的陈年痼疾,也可医新病,效果甚好。

  三伏天晒太阳的原理在于太阳光加出汗。《易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哉乾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中医讲天人相应,晒太阳是流通气血、令阴阳相和的良方,具有调动抗病能力、改善代谢等多重功效。而三伏天的太阳光是扶阳排邪的最好时机。岭南地域土卑地薄,炎热潮湿,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则必然内阳中虚,通过三个伏天晒背及四肢,像艾灸一样的持续温煦感,阳气向外透散的过程可以顺便把体内的伏邪排出体外。

  开合有度的毛孔,是身体健康的标准,也是活力的象征。古人把毛孔称为玄府、汗空、鬼门,释家称人身有八万四千毛孔。所谓玄府者,毛孔只是它狭义的解释,金代名医刘完素,给它赋予了更为精微的阐述:“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升降出入运行之道路门户也。”玄府不仅泛指毛孔、孔窍,还包括肉眼不可见的各个孔窍之间纵横交错的渠道(微循环)。如果玄府闭塞,气机无法正常通行(升降浮沉),营养没法进去,代谢的垃圾无法排出,人就容易得病。按中医取类比象思维,出汗有如下雨,下雨是天地阴阳趋向和谐的反应,出汗也是机体阴阳和谐的反应。三伏天合理地出汗,则可以有效地疏通玄府,排出伏邪,达到病去身安的效果。

  通常我们将废物排出体内的途径有三条,即通过大便、小便以及汗液,然而通过对尿液和汗水这两种主要排除废物的途径进行比较博鱼体育app下载,发现出汗排出的某些废物的效果比尿液远远要好得多。出汗还能调节我们的体温,强化现代最缺乏的体温调节功能和自律神经,提升代谢能力,消耗热量,减少脂肪,有助于减肥。

  从经络来说,阳经多行于背部,后背正中的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全身之阳经,膀胱经是一条从头到脚、贯穿全身的经脉。两条经络恰恰又是容易发生淤堵、受寒的,晒背有助于生发督脉、膀胱经的阳气,提高气化能力,阳气足了,自然有能力排出各种外邪,让病气从此而出。追溯到人力耕种的时代,农民们成天都是面向黄土背朝天地劳动。尤其是耕种季节,每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工作。现在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上班早出晚归,只有路上可以见到些微阳光;进了办公室,还得让冷嗖嗖的空调顶着吹……

  《内经》:“四肢者,诸阳之本”,四肢是人的第二心脏。脏腑受水谷之气而藏之,五脏之精的生成又与四肢末端的阳气相关。脏腑之血气,通过十二经脉、十五大络出于脉外,应合了地气上为云,是从阴出阳的过程。阳气又从四肢末端的井穴经过经俞回流入脉中,入于五脏,是从阳入阴的过程。如果没有四肢,人也有阳气,但只能出自皮下,回旋的余地太有限了。四肢的阳气回流类似于天气下为雨,天气越高越广,天气就越盛,回流的阳气也就越强。

  所以,三伏天就是上天赐予我们回归传统的好机会,和太阳光来个亲密接触,用晒背和四肢来吸收太阳光的“元阳”,出一出汗,不仅可以提升阳气,升级体质,连陈年老寒气都可以排掉。

  邹旭,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胸痛中心主任。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擅长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及疑难杂病。主编专著11部,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次参与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

  担任国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领队、武汉雷神山医院C6病区负责人,所在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获得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称号。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委会成员,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副组长,逆行河北、云南、福建、陕西、海南、四川等地,2022年初作为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成员赴港,2022年11月作为医院医疗队队长整建制接管广州琶洲方舱医院D19舱,得到患者和中西医同行的认可。

  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中国好医生”,人民网“人民好医生-医学人物特别贡献者”,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广东好医生”,广东省卫健委“抗击新冠病毒COVID-19最美逆行者”,广东医师协会“广东医师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