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yu Sports“新三样”变“新四样”调查:海外订单超预期有企业预计明后年出口增10~20倍

  新闻资讯     |      2024-07-27 02:03

  Boyu Sports“新三样”变“新四样”调查:海外订单超预期有企业预计明后年出口增10~20倍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今年的公开演讲中表示,继电池、光伏、电动汽车之后,中国有可能出现第四个大宗出口的新能源产品——电解槽。

  去年以来,我国“新三样”产品走红海外,出口“新三样”更是家喻户晓。有了电解槽的加入,“新三样”变成了“新四样”。新冒出的电解槽是何方神圣,为何能与光伏和电动汽车相媲美?

  电解槽,用于制氢的装备,在我国已发展了60多年,何时开始大规模行销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优势在哪里?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多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深入行业调查,探寻电解槽的出海现状。

  每经记者了解到,派瑞氢能已实现出口金额连续三年翻倍——2021年约7000万元,2022年约1.7亿元,2023年约3亿元。派瑞氢能市场总监李海鹏预计,“未来十年,派瑞氢能的订单量会是现在的十几倍!”

  赛克赛斯氢能相关业务负责人预计公司2024年国外市场的营收将反超国内市场。5年发展期后,整个海外市场有可能迎来几十倍增长。

  截至2024年上半年,明阳氢能在洽谈中的电解槽海外订单超过700MW(兆瓦),赶超去年全年。预计未来5年内,公司海外市场规模会比2024年有十倍以上的增长。

  另一位不愿署名的主流厂商透露,预计明后年,其所在企业的出海订单量将呈现10~20倍的增长。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增长。

  体现“风口”的不仅是一串串数字。阳光氢能相关负责人介绍,6月11日,集团阳光电源举办了首届全球绿色能源峰会,在邀请参观的环节,200位左右国际客户都选择来阳光氢能。这些客户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阿联酋等地,占总参观人数的近三分之二。

  不止阳光氢能,每经记者向数家中国电解槽厂商了解出海进展时,“超预期”成为关键词之一被频频提及。

  但若将时间回溯到20年前,大概没人想到会出现上述热闹场面。“中国电解槽出口虽然不是新现象,但多年来一直主要应用于玻璃、钢铁、多晶硅等传统工业领域,规模很小,国际市场规模大约为5亿~6亿元。”李海鹏说。

  在李海鹏的印象中,派瑞氢能首个应用于绿氢项目的海外订单是在2002年左右,采购量只有一台,直到2019年才开始大规模接绿氢项目订单。“现在的海外市场规模是以前的10倍!”让李海鹏兴奋的是,公司计划今年实现新签出口订单比例从原来占销售额的30%提高到60%。

  派瑞氢能年产量从多年前的仅数十台(套),扩至去年约350台(套),今年上半年产量已达到去年同期的两倍。李海鹏预估明年产能将突破千台,至少有50%出口到海外。

  国富氢能战略总监魏蔚向每经记者透露,她所在的企业已经在德国、阿联酋、巴西等地选址建厂,预计2025年底可建成投产。

  明阳氢能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国内和海外市场需求,考虑继续布局其他大型生产基地,也不排除未来在海外落地工厂的可能性。

  阳光氢能相关负责人透露,阳光氢能智能制造中心已完成建设,投产后整体年产能将达到3GW(吉瓦)。

  海德氢能在国内要规划并加速扩大以鄂尔多斯为中心的中国北方产能布局,将影响力延伸至中亚地区;在长三角地区推进产能扩建和升级,为国际化筑牢根基。在欧洲、中东和日本,通过与本地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拓展氢能生态圈合作。

  实际落地的订单喜讯也不断传来。李海鹏告诉每经记者,今年第二季度他们积极参加国外展会,签署了塞尔维亚1套5MW制氢加氢一体化设备合同。“目前派瑞氢能已经全面进入欧洲市场。斯洛伐克的1MW PEM(质子交换膜)制氢项目也在持续推进,6月底将完成设备安装工作。”李海鹏说。

  “我们还签署了葡萄牙1套80Nm3/h(标方每小时)集装箱式制氢设备,为首个葡萄牙制氢设备项目;签署了加拿大1套350Nm3/ h集装箱式制氢设备,首次进入加拿大氢能市场,产品将在4个月内完成交付。”

  杜嘉恩是海德氢能负责海外市场的副总经理,从去年4月开始,“全球飞”成为他重要的工作状态。最频繁的出差目的地便是欧洲、中东,如今公司已经在当地组建了本土团队。

  公司尝试将出海试水的第一站设在欧洲时,杜嘉恩和同事们心里并没有底。“那时真的很忐忑。一方面,团队对欧洲市场的认知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不知道真实的市场到底如何;另一方面,项目周期长、投资重,大家都是边跟客户交流边确定推进方向。”杜嘉恩说。

  他注意到,海外绿氢项目的建设进度相较于国内明显滞后。“他们提出绿色理念和整体方向很早,但是项目的全面评估可能会持续两到三年。相比之下,中国市场在政策的推动下,项目落地速度较快。”

  明阳氢能执行董事潘永乐解释,海外的各类氢能应用正在从示范阶段走入规模化阶段,尤其在欧洲、中东等区域,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的开发让制氢设备需求逐步从量变走向质变。

  早在2020年,欧盟委员会就出台了《欧盟氢能战略》。按欧盟委员会的设想,至2024年欧盟电解能力将安装6吉瓦,能一年内生产100万吨绿氢。至2030年将安装40吉瓦电解能力并生产1000万吨绿氢。

  杜嘉恩给每经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我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为参照,该项目每年可生产 2 万吨绿氢,需要 52 台1000Nm3/h电解槽。欧盟计划年产100万吨绿氢相当于50个新疆库车项目。

  2000多台电解槽是什么概念?“对于欧洲本土企业来说,即便从现在开始全天24小时生产,也无法如期完成。因此欧洲对电解槽的大量需求,为中国供应商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杜嘉恩说。

  虽然是典型的产油大国,但中东很早就意识到能源转型的紧迫性。中东大多数国家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具备绿氢生产的地理优势。海德氢能CEO姚昌晟告诉每经记者,沙特年均光照强度是中国的近两倍,尽管光伏电站数量众多,但电力消纳(电力的消化、吸纳)却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中东国家需要用低成本绿电制备绿氢、绿氨,再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向欧洲这样的负荷中心出售绿氢、绿氨。

  一个个长6米、高近3米的圆柱装置整齐排列,工人身着专业防护装备组装各部件……这是当前国内主流的1000Nm3/h碱性电解槽,也是海外市场向中国厂商采购最多的一款产品。

  原因之一是技术水平过硬。“中国碱性电解槽一直整体领先,其技术水平领先欧美、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博鱼体育app下载。”隆基氢能总裁马军直言。

  马军说,2017年,我国率先推出世界单体最大的1000Nm3/h大型水电解制氢设备。单台1000Nm3/h作为行业首创,也逐步成为全球半数以上氢能项目的标配产品和主力机型。

  马军介绍,国产装备全球领先,除有过硬的基础技术外,还有一些重要性能,就是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自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内工业客户开始大量采用国产制氢装备,为降低成本,几乎所有客户都把运行机制设定为谷电或平电启动、峰电停机,且每天会有一到多次的启停。

  “经过二三十年的实践,国产碱性电解槽已完全能够适应一日频繁启停的运行状态。最初碱性电解槽大修周期设定为10年,但其实不少老客户反馈,很多项目20年甚至更长时间实现了无大修。”马军说。

  多位电解槽厂商人士表示,与国内“卷价格”不同,国外用户不会过于看重“低价”,而是更看重设备质量、企业品牌口碑,这也可以让中国厂商得到较为可观的利润。

  每经记者了解到,国内碱性电解槽价格降幅较大,据香橙会氢能数据库,1000Nm3/h的碱性电解槽投标均价已由2023年初的近1000万元降至680万元左右。

  一位不愿具名的厂商负责人解释:“欧洲的某头部电解槽厂商,其一台20MW的碱性电解槽售价近1亿元,产能相当于国内4台标准产氢量为1000Nm3/h的碱性电解槽。换句线万元。”这意味着国内外厂商售价差距约1倍。

  在李海鹏看来,过度压低价格不仅对企业自身的经营构成严峻挑战,影响研发能力,还可能给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带来不利影响。“低价策略往往会被解读为‘恶意降价’,进而可能引发对中国产品的误解与。”他认为,未来国产电解槽在海外市场不太可能出现大幅降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要想产品走出国门,各国标准认证是不可或缺的“签证”。多位厂商负责人指出,产品认证是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主要卡点。

  马军解释,不同国家、地区执行的标准规范千差万别,而产品认证过程往往伴随着高昂费用、复杂程序和长周期,极其考验企业实力。

  一家电解槽厂商人士透露,其所在的企业为了完成欧盟认证,甚至耗资千万元重新打造了一台电解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