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会被取消么在国家的三令五申的整顿之下,出版领域确实比以前正气多了。好事。有时候回过头去翻翻自己十年前发的稿子,当时的北大核心,质量还不如现在的知网普刊。
我记得几年前要是在国外的核心期刊上发一个论文,那基本上是可以横扫评职称所有关卡的。当时一个SCI的分量远远超过北大,当然没法跟南,不能比的理由在与sci属于理工科的检索,而南大是个社科。现在这些年跟很多大学老师聊过这个事,他们给我的反馈总体看是SCI地位正在逐步下降。很多单位现在都已经把SCI等同于北大核心,并且我发现个别单位已经将他的地位放在了北大之下。其实单纯说发表难度的话,以前可能还有点含金量,现在的话,如果你想搞学术,那就只能看一区二区了,三区四区的含金量可以说已经荡然无存。理由,我不说大家也知道。
其实,中国的发展路线就是卷,不光是在职称论文领域,在其他所有领域都是这样。我们先在国内卷,然后再去国外的时候就可以所向披靡。如果我们将职称论文视为一种学术,逼那些有职称需求的人,把他们所掌握的经验和知道的一些细节问题分享出来,这其实本身也是一个卷的过程。你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放低职称论文的权重,但是它不会消失。
从宏观的角度看,既然有发展,就算是好事,就有存在的意义。但是从微观的层面看博鱼,肯定是造成了一些社会财富的浪费。但是大家想一想,这种浪费可以说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就比如说新能源,不管是太阳能还是电动汽车,大家都是一样的。首先是政府补助,然后在政府补助的基础上实现内卷,卷完了以后再去国外做市场。所以现在我国的电动汽车从北欧一直到南亚,在各种不可能的市场里生根发芽。我还记得有人说电池在寒冷地区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在北欧一定销量不好,但是却没有想到,北欧的电价便宜的要死,所以为了拿到北欧市场,我们就卷出了抗寒的电池。也曾经有人说过,南亚电力供应不足,经常停电,所以一定拿不下南亚市场,但是却没有想到,我们的电动汽车在南亚变成了给整个家庭供电的一个大号蓄电池。
职称论文也是一样,卷就会有进步,有进步就会有成果。你就单纯看看那些医生,他们现在可以轻松的从网上知道哪些医院又有了新的尖端技术,有哪些突破。然后可以快速的派人去那里学习,如果没有职称论文的话,这些消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传出来,或者要到学术会议的时候。
有些东西存在的意义总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的。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可能看不到这些意义。这个时候,大概就只能遵从黑格尔的那句话,存在即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