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学家为孩子量身定制的前沿科技书来了!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行业有一句话,叫“买新不买旧”,科普教育在今天更应该与时俱进,要“读新不读旧”。
它选择了孩子感兴趣且与中小学科学课知识点对标的4个主题:太空、机器人、交通工具和恐龙,并将其以专题形式出版成书。
这套书适合8-15岁孩子阅读,全套涵盖400多条系统、前沿且与中小学科学课大纲对标的知识点。
还有600多张顶尖团队绘制的独家三维立体解构图、1000多张高清摄影图、150多张珍贵的恐龙复原图。
《少年科学家》与其他科普书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更重视前沿科技,并剖析背后的科学原理,让孩子领略最前沿的科技力量。
比如《交通工具》里,介绍了科学家正在研发的下一代超级摩托车,理论时速能达到400千米,而目前复兴号高铁动车组的时速是350千米,可以说是一款快到不能合法上路的摩托车……
书里还介绍了太阳能飞机。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太阳能飞机的可行性,如果实现,飞机就可以不费一滴燃油完成飞行。
在将来,家庭机器人可以陪伴、照看病人,而软体机器人海星、Festo智能鸟等各类仿生救援机器人,则可以在营救遇险人员时大展拳脚。
《少年科学家》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某一位科学家的科研理念,而是着眼世界,让孩子拥有国际视野,开拓眼界、培养思辨能力。
其次,《少年科学家》更注重帮孩子构建知识的结构化,把分散的400多个知识点如珍珠般串成项链,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满足孩子系统化的学习需求。
让孩子了解海陆空不同交通工具的独特点和共通点,军用和民用的区别,建立起结构化、完整的知识体系。
还有《恐龙》这本,先介绍恐龙的历史和生活的时代,再介绍最具代表性的霸王龙、三角龙等,最后解答孩子好奇的问题,比如能通过克隆让恐龙复活吗?人类和恐龙能共存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采用图片展示—问答引导—科学解答—未来设想的讲解模式,更容易让孩子养成带着问题去学习的习惯。
比如《太空》中讲太空旅行能否实现,开篇就用具有强视觉冲击力的图抓住孩子眼球,然后用提问式的标题,引起孩子阅读兴趣,接着在正文中讲解知识。
我们普通人一生能有几次机会,可以带孩子去世界各地的科技馆、博物馆,听全球科学家给孩子讲自己的研究成果呢?
《少年科学家》就让孩子有了一次与全球各领域科学家面对面的机会,一次性为孩子展现他们的研究成果与科研理念。
而且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性,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国内5位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对图书内容进行二次审定,可以说是非常严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现就职于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从事车辆传动技术与水下新能源动力系统方面的研究。
插画大师斯蒂芬·比斯蒂等世界一流艺术家们把复杂的科学原理“拆解”开来,用三维立体解构图的形式展现在孩子眼前,生动易懂,一目了然。
不夸张地说,这套书的插图水平绝不亚于艺术类图书。孩子通过更形象的方式来理解复杂的科学原理,既降低了阅读难度,又增加了趣味性。
《少年科学家》中讲解的知识点,除了考虑孩子是否会感兴趣,还对标了2022年新课标中科学课的大纲要求。
书中知识点与中小学科学课大纲对标,并对知识进行了延展介绍。既帮孩子掌握课内要学习的知识,又能帮孩子扩展课外阅读。
比如《恐龙》里,除了正文的知识讲解,还有恐龙档案、身体图示、生活时间轴、化石发现地等多个模块。
内文选用特种纸张,色彩还原度高,能更好展现图片的细节与层次,让画面细腻、饱满,给孩子高质量的视觉享受。
相同点:《少年科学家》的内容均来自《万物》编辑部及其背后的全球科学家团队,保持了与杂志同样的高品质博鱼·boyu体育。
而《万物》杂志每期涉及多个科学领域,更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时效性。这也正是《万物》将专题内容出版成书的原因。
不重复。书中内容与杂志的重合率不到10%,仅少量图片与文字曾在杂志出现过,不会影响孩子的阅读价值。
《万物》杂志的特点是每期介绍多个领域,注重知识广度,既有科学新闻,也有科学知识,适合培养孩子的兴趣。
《少年科学家》特点是知识结构化,有深度讲解、原理剖析、思维引导,孩子能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图谱,更适合对相关主题有深度阅读和学习需求的孩子。
但实际上,这套书只有年龄下限,就是孩子能自主阅读。没有年龄上线,爸爸妈妈们也同样可读,书中很多前沿知识可能我们家长也未必知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