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证核发、交易迎重磅新规!企业面临合规与收益“选择题”

  新闻资讯     |      2024-05-03 19:56

  绿证核发、交易迎重磅新规!企业面临合规与收益“选择题”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让扩容后的绿证市场再度泛起波澜。

  绿色电力证书,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绿证”,是一种电力消费凭证。它记录了特定的1000千瓦时上网电量是来自全国哪个风电场、光伏电站或是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通常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或者消费认证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绿证交易市场受到多重制约。

  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将绿证核发范围从陆上风电和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扩展到所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

  多位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是在此前文件基础上的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其中,征求意见稿首次公开明确绿证的核销方式、2年有效期、现阶段仅可交易一次等表述,引发业界持续讨论。

  一位绿证交易资深从业人士认为,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绿证仅有2年有效期,这意味着限定时间内没有成功交易的绿证将核销作废,加之国际认可度仍然有待提升,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关企业可能会陷入纠结,国内绿电交易或将进入调整期。

  在以往的公开文件中,鲜有提到绿证的有效期,以及如何核销。而这一次的征求意见稿,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绿证有效期2年,时间自电量生产自然月(含)起计算”“超过有效期或经绿色电力消费认证的绿证,核发机构应及时予以核销”。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核发绿证2060万个,较2021年增长135%;交易数量达到969万个,较2021年增长15.8倍。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约5954万个,累计交易数量1031万个。

  到了去年,绿证核发范围进入全覆盖阶段以后,核发规模迅速扩大。2023年,全国核发超1亿个绿证,交易数量尚无公开信息。但据业内人士估算,由于目前的需求市场以政策驱动为主,且国际认可度有限,因此绿证每月的交易量并不是非常活跃,市场仍有较大库存。

  “征求意见稿给绿证设置2年的有效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绿证交易的活跃度,即绿证申请方需要尽快把绿证出售。此外,有利于绿证的供需在一定期限内保持平衡,防范了囤积绿证的风险,交易价值也不会被以前的大量库存稀释。”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卫权对第一财经分析称。

  另有行业人士对记者分析,站在发电项目方的角度上,以电量生产的时间计算有效期,意味着2022年以前的所有电量都失去了绿证核发资格。对于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项目,去年才被纳入到全覆盖的市场,也就错失了两年前的存量电量的绿证权益,进而影响到其整体绿色收益。对于2022年到2024年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当前绿证出售压力加大,有效期的到期日就在眼前。而对于2024年以后的新项目来说,有效期的约束将促进企业尽快成交,不过价格方面或许会因为市场存量减少而有一定抬升。

  “引入核销的环节,对于形成绿证全程数据公开可追溯的闭环具有重要作用。”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国强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此举能够有效降低同一个绿证被多次利用的可能性,突破性地在制度层面堵住了绿证被重复计算的漏洞。

  同时,对于征求意见稿中“超过有效期或经绿色电力消费认证的绿证,核发机构应及时予以核销”的提法,钱国强认为下一步政策可继续讨论和完善。“从征求意见稿来看应是先认证,再核销。但是核销的过程不就已经回答了用在哪里吗,认证的环节有没有必要作为前置条件存在?这样会不会把问题搞复杂了从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了“现阶段绿证仅可交易一次”。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在防止过度投机的基础上,这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绿证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只能交易一次,意味着不可能有聚合商、做市商的存在。

  多年从事碳交易咨询工作的郑江灼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绿证交易主要存在两种途径,一是由可再生能源电站直接出售给买方,二是电站经由售电公司出售给买方。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现阶段绿证仅可交易一次”,是否意味着不再能采取第二种方式仍有疑问。

  他认为,对于买卖双方来说,现阶段只允许绿证的“一级市场”而掐灭了“二级市场”,这限制了市场发现价格、匹配供需的作用。但现实是,发电方的核心工作是保障电站平稳运行,而绿电用户的核心工作是生产经营自身的主营业务,上述功能恰恰需要中间商来完成。因此,当绿证交易市场规模扩大以后,双方将会更期待该政策能适时调整。

  事实上,征求意见稿中的多项规则都展示出了“与国际看齐”的趋势。包括绿证的有效期设定和核销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其作为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证明的可靠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

  为什么绿证的国际化如此重要?钱国强表示,我国是全球拥有最多绿色能源资源的国家之一,绿证及绿电交易市场机制体系若能获得国际认可,将会满足更多的跨国经营企业的绿色能源消费需求,中国企业也能够通过购买国内绿证更顺利地走出去。相对应的,这也将为拉动国内可再生能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但需要承认的是,当前推动绿证国际互认的道路依然面临一些阻碍。多位行业人士表示,有的障碍已经在这次征求意见稿中被有力地破除了,有的要待政策进一步的细化和落实,还有的障碍要呼吁国际机构回归理性和公平的视角。

  RE100倡议由气候集团与CDP(碳信息披露项目)合作发起,作为国际非营利组织We Mean Business联盟的一部分,它旨在促进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企业承诺使用100%的可再生电力,几乎是国际供应链认可可再生能源使用的“黄金标准”,我国多家能源龙头企业均加入了该倡议。

  近期RE100公布了最新的常见问答列表中,就有专业人士发现,RE100并没针对中国的绿证政策进行相应的规则修改,仍要求使用中国绿证的企业提交可信声明,声明绿证拥有全部的环境属性。

  钱国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绿证仅被RE100有条件承认,市场接受度很低,主要原因在于绿证环境属性归属不明确。RE100认为环境属性可能会重复开发,包括超额的可再生能源消纳以及在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中的重复。征求意见稿多次强调,绿证是绿色电力消费的唯一凭证博鱼体育平台,能够提高绿证的接受度,在政策上起到较好的保障作用。

  而在国内,如何保证绿证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能耗“双控”、碳市场等有效衔接,既维护发电方应有的绿色权益,又避免重复计算,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一方认为,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方,不能“一鱼多吃”,享受绿电带来的多重权益。另一方认为,绿证、碳市场等是基于不同的理论体系,属性和目的具有明显区别,不能笼统地认为是重复计算。

  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按要求汇总统计全国绿证核发和交易信息,按月编制发布绿证核发和交易报告。支撑绿证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能耗“双控”、碳市场等有效衔接,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会同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及时核算相关绿证交易数据。”可以看出,如何衔接电碳能耗等问题,尚未有定论。

  郑江灼预测,征求意见稿正式出台以后,不少企业将会陷入到底是申请中国绿证还是国际绿证的纠结中。一方面,国际绿证的认可度更高,但是手续较为复杂,打着帮企业申请国际绿证的幌子的骗局也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中国绿证售价更高,但是国际认可度迟迟没有显著提升。有海外供应商已经要求,不再接受任何以中国绿证形式提交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的证明。如何在合规与收益面前,作出理性的选择,考验着每一个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