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鱼2023年gdp中国、2023年gdp中国目标“我的预期比政府工作报告高一点,如果经济增长的势能保持下去,今年全国GDP增速达到5%以上是有可能的。”3月7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马洪基金会“问势2023”理事报告会上表示。
会上,樊纲以“中国经济波动与长期增长”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认为,2022年“基数”较低,今年全国处于“低水平下的复苏”,GDP增长率可能达到5.5%,旅业等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2024年能否保持较高增长,以及如何面对长期的变数与挑战。
樊纲表示,我国具有价格相对平稳、巨额顺差、汇率基本稳定等积极因素,在智能汽车、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赛道上培养了新的增长点。然而,从近日ChatGPT的问世可以看出,中国欠缺性的创造。如果不能在自主创新能力上紧追,并打造一个有效的创新机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将难以缩小。
去年7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经众多机构和学者测算,多数结论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在5.5%至6.5%之间。未来,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增大,劳动力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潜在增长率水平将逐步降低。
“当前研究经济增长,脱离了知识要素是解释不了问题的。”樊纲指出,随着要素增长结构的变化,当前全球对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测算不是仅看劳动力,还要看人力资本。而我国自2010年以后已很少依靠劳动密集型增长,更多转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增长。
樊纲认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知识的增长一方面靠自主学习和研发,另一方面是靠“后发优势”,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外部要素的“溢入”,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本、知识总量与技术创新能力。
“后发国家无需从头开始做研究,不用耗费大量的前期研发成本和时间,也节省了新事物从产生到商业模式的形成所需的大量试错成本。”樊纲说。
他认为,美国的“科技遏制”战略正是要切断知识溢出的各种渠道,阻碍我国企业发挥“后发优势”,导致难以用较低成本获取全球高新技术,无法充分利用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也难以更快的速度扩大国际市场。这迫使我国以更大的成本、更长的时间进行自主研发,导致潜在的增长速度放缓。
在此背景下,樊纲强调,下一阶段中国的发展应遵循“开放模式”,更加全面对外开放,努力扩大与其他国家的经贸交往与合作,吸收更多知识外溢。另一方面,要深化国内市场化改革,努力发展国内统一大市场,同时加大自主创新投入,鼓励创新创业。
谈及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樊纲列举了智能汽车、新能源技术与设备、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赛道。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20%。在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带动下,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突破300万辆,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博鱼官方网站。
樊纲认为,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补足传统车企的劣势,一方面得益于产业政策、政府补贴等超前部署,另一方面得益于特斯拉等品牌的引进,以外部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溢入拉动我国的产业发展。
“在全球能源危机、各国大力倡导碳减排的背景下,全球对新能源技术与设备的需求将不断扩大。”樊纲指出,随着中国成为新能源设备制造的领先国家,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优势突出,未来应利用好国际大趋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会上,樊纲着重提到了ChatGPT的问世。基于“后发优势”,我国在多个领域已取得很大进步,尤其人工智能领域已达前沿梯队,但类似ChatGPT的“性创造”仍然欠缺:“一旦性进步出现,又会将我们甩出去一段时间。”
樊纲强调,在学习、引进、消化、吸收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要意识到知识增长与技术进步遵循一定的路径,加快学习、形成一套有效的创新体制,支撑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源源不断地产生,真正发展起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